“好端端一个人,怎么突然就心梗了?”近日,鸿巢医院内科接诊了一位心梗病人,面对家属的疑问,主任医师王麦生说:冷热交替的急剧变化,是影响心梗发生的关键,每年12月和来年1月,是心梗频发的“魔鬼月份”,北方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今天,请王麦生主任给我们科普一些心梗知识。
为什么冬季更容易发生心梗
1.冬季人的生理机能反应比较迟缓,时常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加大心脏负荷。
2.室内外温差很大,外出时,血管受到冷空气刺激,容易突然收缩,造成血流供应中断或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3.冬天人们户外运动减少。吃得多、消耗少,导致能量摄入和代谢比例失调,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梗发生。
如何判断心梗发作
临床中并非所有的心梗发作都有先兆,但通常50%~80%的患者在发作前都会有一些预警的症状:
1.长时间的心绞痛。大部分患者会突然发现持续20分钟以上的心绞痛,既往有过心绞痛的患者,症状加重,时间延长。同时还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2.胃肠道反应。许多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的症状。
3.休克、晕倒等症状。少数患者不会感受到疼痛,而是直接休克、晕厥。
4.全身性疼痛。患者一劳累或一激动,就出现身体疼痛,疼痛不一定是心脏相关部位,可能是肩膀疼痛、后背疼痛,胃疼甚至可能是牙疼、腹泻。
△医护人员为患者做CT检查
心脏最受不了这几种刺激
心脏一刻不停地为全身供应血液,它看似强大,实则脆弱。在遇到以下几种情况时特别容易不堪一击:发力过猛、温度骤降、悲伤抑郁、过度劳累、吃得太饱、饮酒过量。
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分钟
发生心梗后,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时间就是生命,千万不要想着“我再观察一下”,每拖延一秒都可能有生命危险,可以在急救医师的电话指导下开展简单的自救措施:
1.保持安静(或安抚患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2.保持平卧或静坐姿势、减少活动。
3.保持空气流通,解开衣领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
4.切忌自行盲目服药。
5.切忌步行或自驾车去医院。
冬季心梗高发季,预防不可松懈
心梗并非是已明确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的专利,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是心梗的高危人群,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则是心梗的危险因素,冬季更是心梗的发病高发季。
王主任提醒,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人群需要格外注意,克制不良习惯,定期复查,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的几率。
守护健康,鸿巢医养就在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