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鸿巢医院内科连续接诊了三位“80后”老人,他们之前都“健步如飞”,但最近腿疼得整夜睡不着觉,并且都出现下肢皮肤暗紫,脚指甲变青、变黑的症状。
△高庆利主任为患者做检查
“这是一种缺血性的疼痛,患者会感觉钻心的疼,”鸿巢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高庆利说,“很多高龄老人本身血管狭窄,气温骤降引起血管收缩,让症状雪上加霜。来就诊的几位患者,脚趾甲都已经发青、变黑,一看就是因为供血不足引起的。”
83岁的刘奶奶一直独居,烧饭、洗衣样样干,还会自己种点菜。最近几个月来,腿部、脚步出现麻木的症状,走路时经常因疼痛导致不稳,一瘸一拐的。立冬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她的疼痛越来越严重,脚指甲也都变青了,连晚上睡觉的时候都疼痛难忍。辗转打听,他们来到鸿巢医院内科,找到高庆利主任,经过检查,确定刘奶奶得了“下肢动脉硬化”。高主任解释:“简单来说,就是下肢动脉里长了硬化斑块,堵住了血管,影响血液对足部的供应,尤其是冬天,血管收缩加重了缺血,疼痛因此变得更加剧烈。”
桓台县果里镇陈爷爷,今年81岁,早在三年前左下肢就出现了发凉、怕冷,走一段路后左小腿及左脚就出现疼痛的症状,休息2-3分钟后疼痛缓解,因为不影响日常生活,陈爷爷也没有放在心上。然而,今年冬天,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下肢的不适症状逐渐加重,疼痛时间越来越长,有时下肢不动时也疼痛难忍,左脚出现皮肤暗紫,脚指甲也慢慢变青、变黑。家人便带着陈爷爷来到内科就诊。
△高庆利主任带领内科医师团队查房
据介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阻塞血管后引起下肢供血不足的疾病,患者常常有下肢跛行,皮肤温度降低、疼痛,甚至出现破溃及坏死等表现。降温时,上述冷、痛症状会更加明显。
高主任说:“年龄是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该疾病的患者群体平均年龄也在不断升高。11月以来,内科接诊了三位下肢动脉硬化的患者,年龄分别为81岁、83岁和85岁。”
△内科医护团队为患者做护理
考虑到这几位老人年龄较大,内科医师团队为他们制定了保守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血管被逐步打通,老人们就感觉脚热了,疼痛感也减轻了一些,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坏死的脚指甲会自己脱落下来的。”高主任和老人解释。
高主任提醒:65岁以上人群易患下肢动脉硬化,有三高、吸烟史的更要特别注意。如果走路时感觉异常,或者走近距离就酸痛、麻木,足背动脉搏动异常,脚部冰凉,就要去医院看看。已经确诊有下肢动脉硬化的患者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肢体,避免出现皮肤破损,造成严重后果。
守护健康,鸿巢医院就在您身边。